△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建成
[央视新闻音频]20210924百年瞬间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
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建成。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首,人民大会堂工程结构之复杂、建设标准之高、工艺之多、施工速度之快,堪称当时国内之最。
△1958年底,毛泽东、周恩来等在审查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设计方案
纪录片《共和国脚步》:这座总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大的人民会堂,从设计到建成,一共仅用了一年时间。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里,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民族饭店、民族文化宫、华侨大厦、工人体育场、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等建筑也相继落成,为共和国的十周岁生日增添了光辉。
△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设计方案模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提出要建一座万人大礼堂的想法。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公共建筑作为国庆献礼,以展示年轻共和国所取得的成就。从此,相关工作迅速展开。
△各路能工巧匠汇集人民大会堂建设工地
纪录片《北京新建筑》:来自各地和各个方面的专家们正汇聚一堂,讨论在天安门广场建造人民大会堂的工程设计方案,这个未来的建筑物包括着万人大礼堂宴会厅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建筑面积171800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有效建筑面积还大。
△来北京参加会议的少数民族妇女同志也来参加义务劳动
1958年10月28日,人民大会堂正式动工,在经历了84个平面方案和189个立面方案后,大会堂最终采用大跨度、穹窿顶、无立柱结构,可满足一万人同时开会,并确保每个角度均可看到主席台。这样的大跨度建筑,很多方面都突破了当时的记录,人民大会堂结构工程组设计师李国胜对此格外骄傲。
李国胜:大礼堂60米的大跨度,宴会厅56米的大跨度。舞台的32米那根大梁,国内没有,国外也没有。
△人民大会堂外立面的花岗岩施工
人民大会堂工程建设汇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优秀工人,参加施工的人数平均每天1.4万人,最高时人数曾达到3.5万人,每天参加义务劳动的更不计其数,庄则栋、邱钟慧、吴浮山等世界冠军都曾在人民大会堂工地现场劳动。
△人民大会堂竣工前夕,工人们在宴会厅的骑马廊上安装灯具
纪录片《北京新建筑》:在这里参加义务劳动的,有我们最可爱的人,有将军,有国家机关干部、学校的师生和市民,有全国各地的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红旗手……每一张笑脸都充满了汗水,每一双眼睛都充满了希望——为伟大祖国的首都劳动,这是最大的光荣。
△1959年8月,人民大会堂竣工在即,脚手架被井然有序地层层拆除
人民大会堂初建时被称为万人礼堂,毛泽东主席来到建筑工地视察时,将这座建筑命名为“人民大会堂”。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所有工程全部竣工。四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招待会在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举行。
△1959年10月1日,人民大会堂前彩旗招展,群众游行中的文艺大队在天安门广场上表演了孔雀舞
从此,人民大会堂肩负起时代的重托,成为我国政治、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见证了无数重大的历史时刻和新中国无比辉煌的历史进程。
用声音记录中国
编辑:李琼
忒色 7月15日,“2025著名媒体+网红大V恩施行·走进地心谷”活动的探访团成员作为蝶舞清江·恩施地心谷景区全新科技游览项目的首批体验者,在产品全球首发式结束后,搭乘悬崖列车与“探险方舟”,贴壁“飞行”,探秘地心,解锁“地心引力”新体验 2025-07-16
忒色 活动期间,游客可在爱菊健康文化体验园内观光游玩葫芦种植区、丝路好物区、非遗体验区、趣味游戏区四大主题区域 2025-07-11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