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从苏联带回的广播发射机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
1940年12月30日晚上7点整,刚刚成立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出第一声清脆的呼号,中国人民广播事业从此正式起步。这第一道红色电波诞生于延安王皮湾村的一个角落,几孔简陋的窑洞见证了中国广播事业波澜壮阔的开端。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旧址
新闻播报:刚才最后一响是上海时间19点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请记住,我们的频率是波长61米,周率4940千周。全中国的同胞们,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中国的神圣土地上已经横行霸道几年之久,虽然我们的武器薄弱,但我们的军队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精神势不可阻,愈战愈勇……
延安无线电材料厂的工人生产急需的广播器材
1939年9月,周恩来远赴莫斯科疗伤,第二年春天平安返回延安。回国时,他从共产国际争取到一台10千瓦的广播发射机,这台庞然大物被拆卸成散件,装在一个个大木箱中,千难万险运回了延安。经过半年多艰难的筹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终于从王皮湾发出了第一声呼号。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兆麟当年就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编辑。
1949年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合影(前排左三为杨兆麟)
杨兆麟:当时我们在延安的土窑洞里头办广播。陕甘宁边区被国民党军队封锁的嘛,军火、医药统统进不去。后来辗转我们收到听众的来信,说,“听到你们的广播,好像在茫茫的黑夜里看见了一座灯塔,指导我们前进”,这封信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延安新华广播最早的播音员徐瑞璋,播音名麦风
“NCR”是英语“新华广播电台”的缩写,前面冠以“X”,代表中国。当时的西北大学学生赵勉回忆说,这个呼号代表延安,更代表希望。
原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赵勉
赵勉:又高兴又紧张,高兴呢,又该快到听广播的时间了;紧张呢,就是周围有特务学生,你得偷偷地,钻到被窝里头小声地听。听那个胜利的捷报啊,哎呀,可振奋人心了。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每天两个小时的播音也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把这个红色电波比作“茫茫黑夜中的灯塔”。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空军第八飞行大队上尉飞行员刘善本驾机起义,到达延安,他迫不及待地来到新华广播电台,第一个要找的就是有四川口音的播音员——孟启予。
驾机起义到延安的国民党飞行员刘善本
孟启予:刘善本到延安第二天就来看我,说听着你们的声音,很熟悉。
延安时期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和家属
1943年春,因广播发射机零配件损坏,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暂时停播,直到两年后在抗战的胜利声中恢复播音,此后,新华广播的呼号历经变迁,但对全国的广播再没中断,并于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此,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用声音记录中国
编辑:史耀晖
忒色 这是一场从历史深处走向现代舞台的国乐新生,5月10日,跟着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优秀演奏家们,在国韵流芳《带你赏国乐》民族音乐会上,一起聆听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光彩 2025-05-07
忒色 2025-04-30
忒色 在这里用餐,仿佛置身艺术展!不管是约会还是和朋友聚会,氛围感拉满,朋友圈 C 位非你莫属!五一来大华 1935,穿梭在历史建筑间,打卡宝藏店铺,收获满满的快乐与美食
2025-04-29忒色 慕思不仅关注您夜晚的深度睡眠,更愿陪伴您白天的每一刻健康生活!”阐述了慕思一直以来对健康睡眠的关注与投入,以及举办本次活动的初心和愿景,将健康的生活方式传递给更多人,让健康与快乐同行 2025-04-29
忒色 高空俯瞰全景想体验缓缓升空的优雅又想感受360°旋转的刺激 2025-04-22
忒色 摘下被汗水浸透的骑行手套,露出掌心磨出的老茧,王亮亮说,“组织骑行活动的2年多时间里,我见过凌晨3点的灞河,也遇到过暴雨中的同行者 2025-04-18
忒色 记者在西安兴庆宫公园走访时,发现很多游客在牡丹花前作画,闫方煜就是其中的一个 2025-04-18
忒色 “现在电压稳得很!”经营面摊20年的摊主张师傅说,“汇通夜市整体形象明显提升,各种大型LED广告牌做得很漂亮,宣传效果好,灯火通明的感觉美得很!”张师傅说,电力人员经常来各摊位检查用电设备,还会给他们讲解用电安全知识,服务很贴心 2025-04-07
忒色 郧西县地处西安至武当山两大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黄金枢纽位置,西安是郧西重要的客源市场,为借力古都西安文旅“大窗口”,郧西县创新实施“西引力”工程,在西安设立旅游联络处,建设鄂西北旅游集散中心,打造集交通换乘、票务服务、特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2025-04-28